1. 阇:读音为shé,用于“阇黎”,是梵语“阿阇黎”的省称,意为高僧,也泛指僧徒。也读dū,城门上的台。
2. 阈:读音是yù,指门坎;也泛指界限或范围,如“阈值”。
3. 阉:读音为yān,指割去男子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,如“阉割”;也指被阉割的人,即宦官,如“阉人”。
4. 阊:读音是chāng,用于“阊阖”,指传说中的天门,也指宫门。
5. 阋:读音为xì,指争吵,如“兄弟阋墙”,形容兄弟间发生争执。
6. 阌:读音是wén,“阌乡”,地名,在河南。
7. 阍:读音为hūn,指宫门;也指守门人,如“司阍”。
8. 阏:读è时,有阻塞的意思,如“阏塞”;读yān时,用于“阏氏”,是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。
9. 羚:读音是líng,指羚羊,是牛科羚羊亚科动物的统称,种类繁多,一般体型优美、轻捷,四肢细长,蹄小而尖。
10. 羝:读音为dī,指公羊,如“羝羊”。
1. 羟:读音为qiǎng,羟基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官能团,由氢和氧两种原子组成。
2. 粝:读作lì,意思是糙米,也指粗劣的食物。
3. 粕:读音是pò,指米渣滓,也泛指渣滓、糟粕。
4. 焐:读wù,意思是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。
5. 烯:读音为xī,是有机化学中表示一类化合物的名称,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。
6. 焓:读作hán,是一个热力学名词,用于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。
7. 焖:读音是mèn,指盖紧锅盖,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。
8. 烷:读wán,是有机化学中饱和烃的一类。
9. 烺:读音为lǎng,形容明亮。
10. 焌:有两个读音,读qū时,意思是把燃烧着的东西弄灭,也指一种烹饪方法;读jùn时,指火灭。
1. 渍:读音为zì。常见释义有浸、沤,如“浸渍”;油泥等粘在上面难以除去,如“油渍”。
2. 渚:读音是zhǔ。意思是水中小块陆地,如“江渚”“渚田”。 2025新澳天天精准大全谜语
3. 淇:读qí。淇水,水名,在河南。
4. 涿:发音为zhuō。涿州,地名,在河北。
5. 淖:有nào和chuò两个读音。读nào时,意思是烂泥、泥坑,如“泥淖”;读chuò时,同“绰”,有柔和、舒缓之意。
6. 挲:有suō、shā和sa三个读音。读suō时,如“摩挲”,意为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;读shā时,如“挲摩”,意思是抚摸;读sa时,是“摩挲”的口语化读音。
7. 淏:读音为hào。意思是水清的样子。
8. 淠:有pì和pèi两个读音。读pì时,用于“淠河”,水名,在安徽;读pèi时,形容茂盛、众多的样子。
9. 涸:读音是hé。指水干、枯竭,如“干涸”“涸泽而渔”。
10. 渑:有miǎn和shéng两个读音。读miǎn时,用于“渑池”,地名,在河南;读shéng时,古水名,在今山东。
1. 淦:读音为gàn。常用于人名,也指水入船中,还可指河工称起伏很大的激浪。
2. 淆:读音是xiáo。意思是混乱、错杂,如“混淆”“淆乱”。
3. 淫:读音为yín。有过多、过甚的意思,如“淫雨霏霏”;也指放纵、沉溺,如“骄奢淫逸”;还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,如“奸淫”。
4. 淬:读cuì。指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,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,如“淬火”。
5. 涪:读音是fú。指涪江,水名,在四川。
6. 淤:读音为yū。指水道被泥沙阻塞,如“淤塞”;也指河沟中沉积的泥沙,如“淤泥”。
7. 淙:读cóng。形容流水的声音,如“流水淙淙”。
8. 涫:读音是guàn。指沸滚,如“涫沸”。
9. 渌:读音为lù。意思是水清,如“渌水”;也是水名,在今湖南。
10. 惬:读qiè。表示满足、畅快,如“惬意”“惬心”。
1. 悻:读音为xìng,常用义为怨恨、恼怒,如“悻悻而去”,形容人带着怨恨、不满的情绪离开。
2. 悱:读音是fěi,意思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,如“不悱不发”,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,不去启发他。
3. 悼:读dào,意为悲伤地怀念,如“悼念”“追悼”,表示对死者的哀痛追念。
4. 惝:读音为chǎng,“惝恍”一词表示神志不清、迷迷糊糊,也有模糊不清的意思。
5. 惘:读wǎng,意思是失意、不知如何才好,如“惘然若失”,形容人心情迷茫,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。
6. 惚:读音是hū,常与“恍”组成“恍惚”,表示神志不清、精神不集中,或事物模糊不清。
7. 惇:读dūn,有敦厚、笃厚的意思,如“惇厚”,形容人性格憨厚老实。
8. 悴:读音为cuì,常见义为忧愁、悲伤,如“憔悴”,形容人容貌、神情或身体疲惫、消瘦、衰弱的样子。
9. 惮:读dàn,意为害怕、畏惧,如“肆无忌惮”,指非常放肆,一点没有顾忌。
10. 寅:读音是yín,是十二地支的第三位,也可用于计时,如“寅时”,指凌晨三点到五点。在古代,“寅”还通“夤”,有恭敬的意思。
1. 逭:读音为huàn,意思是逃避。如“逭暑”,即避暑。
2. 窒:读音是zhì,意为阻塞不通。例如“窒息”,指因缺氧或呼吸系统受阻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。
3. 窑:读作yáo,常见释义有烧制砖瓦陶瓷等的建筑物,如“砖窑”“瓷窑”;也指土法生产的煤矿,如“煤窑”;还可指窑洞,如“窑居”。
4. 窕:读音为tiǎo,“窈窕”一词常用,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,如“窈窕淑女”;也可形容(宫室、山水)幽深曲折。
5. 谌:有两个读音,读chén时,意思是相信,如“谌训”即真诚的教训;读shèn时,为姓。
6. 扈:读音是hù,有随从、护卫的意思,如“扈从”;也可指跋扈,专横暴戾,如“飞扬跋扈”。
7. 皲:读作jūn,指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,如“皲裂”。
8. 谐:读音为xié,有和谐、协调的意思,如“和谐”“谐音”;也指诙谐、滑稽,如“谐趣”。
9. 谑:读音是xuè,意为开玩笑,如“戏谑”“谑而不虐”。
10. 裆:读作dāng,指两条裤腿相连的部分,如“裤裆”;也用于指人体胯下的部分,如“裆部”。
1. 袱:读音为fú,常用作“包袱”,指包衣服的布,也比喻某种负担。
2. 袼:读音是gē,“袼褙”指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,多用来制布鞋。
3. 裈:读作kūn,指古代称裤子。
4. 裉:读音为kèn,指上衣靠腋下的接缝部分,如“抬裉”。
5. 祲:读jìn,指妖气、不祥之气。
6. 谒:读音是yè,有拜见、进见(地位或辈分高的人)的意思,如“谒见”“拜谒”。
7. 谔:读作è,形容直话直说,如“谔谔”,表示直言争辩的样子。
8. 谕:读音为yù,有告诉、吩咐的意思,如“面谕”;也指旧时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或命令,如“手谕”。
9. 谖:读xuān,有欺诈、欺骗的意思,如“谖诈”;也可表示忘记,如“永矢弗谖”。
10. 谙:读音是ān,意为熟悉,如“谙熟”“不谙水性”。
1. 谝:读音为piǎn,方言,意思是炫耀、夸耀或显示(自己的才能、长处等),如“谝能”。
2. 敝:读音是bì,有破旧、破烂的意思,如“敝衣”;也可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,如“敝人”“敝校”。
3. 逯:读作lù,用作姓氏。
4. 艴:读音为fú,“艴然”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。
5. 郿:读méi,郿县,地名,在陕西,今作眉县。
6. 隅:读音是yú,角落的意思,如“城隅”“向隅而泣”;也表示靠边沿的地方,如“海隅”。
7. 隈:读作wēi,指山、水等弯曲的地方,如“山隈”“水隈”。
8. 粜:读音为tiào,意思是卖粮食,如“粜米”“粜粮”。
9. 隍:读huáng,没有水的城壕,如“城隍”。
10. 隗:有wěi和kuí两个读音。读wěi时,用作姓氏;读kuí时,用于“隗嚣”,是东汉初的割据势力。
1. 婧:读音为jìng,常用来形容女子有才能,也指女子身材姣好、纤弱苗条的样子。
2. 婊:读音是biǎo,“婊子”是对妓女的俗称,也用于辱骂女子。
3. 婞:读xìng,有倔强、固执的意思。
4. 婳:发音为huà,形容女子娴静美好。
5. 婕:读音是jié,“婕妤”是古时宫中的女官名。
6. 娼:读chāng,原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,后专指妓女。
7. 婢:读音为bì,指被役使的女子,即婢女。
8. 胬:读nǔ,“胬肉”指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。
9. 恿:发音是yǒng,“怂恿”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。
10. 欸:是个多音字,读āi时,可表示叹词,用于招呼人;读ǎi时,可表示不以为然的应答;读èi时,可表示答应或同意;读é时,通“诶”,表示叹词,表诧异。
1. 绫:读音为líng,是一种很薄的丝织品,一面光,像缎子。如“绫罗绸缎”。
2. 骐:读音是qí,指有青黑色纹理的马,如“骐骥”,常用来比喻贤能之士。
3. 绮:读qǐ,有美丽、华丽的意思,如“绮丽”;也指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,如“罗绮”。
4. 骒:发音为kè,专指雌性的马和骡,如“骒马”。
5. 绲:读音gǔn,意思是织成的带子,也有绳、滚边等含义。
6. 骓:读zhuī,是毛色苍白相杂的马,也泛指马。如项羽的坐骑“乌骓马”。
7. 绹:读音是táo,指绳索,如“绞绹”。
8. 绺:读liǔ,用于成束的细长的东西,如“一绺头发”。也有绺子,指土匪帮伙的意思。
9. 绻:发音为quǎn,常“缱绻”连用,形容情意深厚、难舍难分。
10. 绽:读音是zhàn,有裂开的意思,如“破绽”“绽放”;也指缝补,如“绽衣”。
1. 绾:读音为wǎn,常用解释有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,如“绾发”;也可表示系、结,如“绾结”。
2. 骖:读音是cān,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,也泛指驾车的马。
3. 缀:读作zhuì,有连接、组合之意,如“缀文”“缀字成文”;还可表示装饰,像“点缀”。
4. 缁:读音为zī,黑色的意思,如“缁衣”“缁素”。
5. 耠:读huō,是一种翻松土壤用的农具,也指用耠子翻松土壤,如“耠地”。
6. 琫:读音是běng,指刀鞘上端的装饰。
7. 瑛:读作yīng,本义指玉发出的光,后常指像玉的美石,如“瑛瑶”。
8. 琦:读音为qí,有美玉的意思,也可形容美好、珍奇,如“琦玮”。
9. 琨:读kūn,常用于形容美玉,如“琨玉”。
10. 琰:读音是yǎn,指一种美玉,也有光泽的意思,如“琰琰”。
1. 琮:读音为cóng,是古代一种玉器,方柱形,中有圆孔,常用作礼器。
2. 琯:读音是guǎn,指古代管乐器,用玉制成,像笛,六孔。
3. 琬:读作wǎn,常指琬圭,是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圭,也形容美好。
4. 琛:读音为chēn,指珍宝、美玉,也可引申为尊贵的意思。
5. 琚:念作jū,是古人佩带的一种玉,系在珩和璜之间。
6. 辇:读音是niǎn,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,后多指皇帝、皇后坐的车。
7. 鼋:读作yuán,是爬行动物,外形像鳖,生活在水中。
8. 揳:读音为xiē,意思是捶打,特指把钉、橛等捶打到其他东西里面去。
9. 堞:念作dié,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,也叫女墙。
10. 搽:读音是chá,意思是用粉末、油类等涂(在脸上或手上等)。
1. 塃:读音为huāng,意思是方言,指开采出来的矿石。
2. 揸:读音是zhā,有“用手指撮取东西”“把手指伸开”等意思,如“揸开五指”。
3. 堰:读yàn,指较低的挡水构筑物,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,便利灌溉和航运。
4. 揠:读音为yà,意思是拔,如“揠苗助长”。
5. 堙:读yīn,有“堵塞”“埋没”等意思,如“堙塞”“堙没”。
6. 揩:读音是kāi,意为擦、抹,如“揩油”“揩汗”。
7. 趄:多音字,读qiè时,有“倾斜”的意思,如“趄坡儿”;读jū时,用于“趑趄”一词,形容想前进又不敢前进的样子。
8. 揖:读音为yī,指拱手行礼,如“作揖”“揖让”。
9. 揾:读wèn,有“按、揉”“擦拭”“蘸”等意思,如“揾泪”。
10. 颉:多音字,读jié时,用于“仓颉”,是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,也作“颉颃”,指鸟上下飞,后引申为不相上下;读xié时,意思是“用手往上举”“抗衡”。
1. 塄:读音为léng,指田地边上的土埂子,如“地塄”。
2. 揿:读音是qìn,意思是用手按,如“揿按钮”。
3. 揪:读作jiū,意为用手抓住或扭住,如“揪住”“揪心”。
4. 堠:读音为hòu,是古时人们发明的一种路标,也就是在官道旁,每隔一段固定的距离就堆砌一个石堆或土堆,作为标记。此外,它也用于计算里程,如“堠程”。
5. 耋:读dié,指年老,七八十岁的年纪,如“耄耋之年”。
6. 揄:读音是yú,有拉、引、挥动的意思,如“揄扬”,也可指称引、赞扬。
7. 蛩:读作qióng,指蝗虫,也指蟋蟀,如“蛩响”。
8. 絷:读音为zhí,有拴、捆的意思,如“絷马”,也可指拘禁。
9. 塆:读wān,用于地名,指山间的小块平地。
10. 揞:读音是ǎn,意思是用手把药面或其他粉末敷在伤口上,如“揞药”。
1. 揎:读音为xuān,意思是捋起(袖子),如“揎拳捋袖”。
2. 揆:读音是kuí,有估量、揣测的意思,如“揆度”;也可指道理、准则,如“千端万揆”。
3. 搔:读作sāo,表示用指甲挠,如“搔痒”“搔首弄姿”。
4. 掾:读音为yuàn,是指古代属官的通称,如“掾吏”。
5. 葜:读qiā,“葜”常与“菝”组成“菝葜”,是一种藤本植物。
6. 聒:读音是guō,意思是声音吵闹,使人厌烦,如“聒噪”。
7. 葑:有fēng和fèng两个读音。读fēng时,指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,即“芜菁”;读fèng时,用于“葑田”,指在沼泽中以木作架,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。
8. 葚:有shèn和rèn两个读音。读shèn时,指桑树的果实,如“桑葚”;读rèn时,意思是“桑实”。
9. 靰:读音为wù,“靰鞡”是一种皮制的鞋,里面垫有乌拉草,是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鞋。
10. 靸:读sǎ,指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,也指这种穿法的鞋,如“靸鞋”。
1. 葳:读音为wēi,常用词语“葳蕤”,形容枝叶繁盛、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,也可比喻词藻华丽。
2. 惹:读音是rě,有招引、引起(不好的事情),触动,(人或事物的特点)引起爱憎等的反应等意思,如“惹事”“惹人喜爱”。
3. 蒇:读作chǎn,意思是完成,解决,如“蒇事”。
4. 蒈:读音为kǎi,有机化合物“蒈烷”的简称。
5. 葺:读qì,有修理(房屋),用茅草覆盖房顶等意思,如“修葺”。
6. 蒉:读音kuì,指盛土的草包,如“篑土”;也读kuài,用于姓氏。
7. 葸:读作xǐ,意思是害怕、畏惧,如“畏葸不前”。
8. 萼:读音是è,花萼,是花的组成部分之一,由若干萼片组成,包在花瓣外面,花开时托着花冠,如“花萼”。
9. 蓇:读gū,“蓇葖”是一种果实类型,由一个心皮构成,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。
10. 萩:读音为qiū,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;也用于地名,如“萩市”,在日本。
1. 葆:读音为bǎo,有保持、保护的意思,如“永葆青春”;也指草茂盛的样子,如“头如蓬葆”。
2. 葩:读音是pā,指花,如“奇葩”,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。
3. 蒋:读音为jiǎng,是姓氏;也指茭白,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4. 葶:读音是tíng,“葶苈”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,种子可入药。
5. 蒂:读音为dì,指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,如“花蒂”“瓜蒂”。
6. 蒌:读音是lóu,“蒌蒿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可食用。
7. 葓:读音为hóng,指一种菜,即“蕹菜”,也叫空心菜。
8. 蒎:读音是pài,有机化合物的一类,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。
9. 葖:读音为tū,“蓇葖”是一种果实类型,由一个心皮构成,成熟时沿一侧开裂。
10. 戟:读音为jǐ,是古代一种合戈、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,如“方天画戟”。
1. 葭:读音为jiā,常用来指初生的芦苇,如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。
2. 辜:读音是gū,有罪行的意思,如“无辜”;也可表示辜负,如“辜负期望”。
3. 楮:读作chǔ,是一种落叶乔木,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;也可代指纸,如“楮墨”。
4. 棼:读音为fén,常表示纷乱,如“治丝益棼”,也有阁楼的意思。
5. 椟:读dú,指木柜、木匣,如“买椟还珠”。
6. 棹:有两个读音,读zhào时,指船桨,也可指划船;读zhuō时,同“桌”。
7. 椤:读音是luó,“桫椤”是一种蕨类植物,高大木本,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。
8. 棰:读作chuí,指短木棍,也有鞭打、用棍子打等意思,如“棰楚”。
9. 椎:有两个读音,读zhuī时,指椎骨,如“颈椎”;读chuí时,同“槌”,指敲打用的器具,也有敲打、用椎打击等意思。
10. 椑:有两个读音,读bēi时,指椭圆形的酒器;读pí时,指椑柿,即“油柿”。
1. 鹀:读音为wú,是鸟类的一科,形体像麻雀,嘴短而粗,羽毛呈黄、绿、黑等色,如黄鹀、灰头鹀等。
2. 赍:读音是jī,有携带、拿着的意思,如“赍书”;还可表示怀着、抱着,如“赍志而殁”;也有赠送、给与的含义,如“赍赏”。
3. 椋:读作liáng,“椋鸟”是一种鸟类,羽毛大部分为灰褐色,喙、足为橙红色。“椋子木”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。
4. 椁:读音为guǒ,指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。
5. 棬:有两个读音。读quān时,指曲木制成的饮器;读juàn时,同“桊”,指牛鼻环。
6. 榔:读作láng,“榔头”指锤子。“槟榔”是一种常绿乔木,果实可食,也可入药。
7. 楗:读音是jiàn,指插在门闩上使门推不开的木棍。也可指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竹木等材料。
8. 棣:读作dì,“棣棠”是一种落叶灌木。“棣棣”形容文雅安闲的样子。在古文中,“棣”也常用来比喻兄弟,如“棣友”指兄弟友爱。
9. 椐:读音为jū,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即灵寿木,可制手杖。
10. 鹁:读作bó,“鹁鸽”指鸽子,“鹁鸪”是一种鸟,羽毛黑褐色,天要下雨或刚晴的时候,常在树上咕咕地叫。
1. 棘:读音为jí。常用解释为酸枣树,也泛指有刺的草木,如“荆棘”;还可比喻艰难险阻,如“棘手”。
2. 酤:读音是gū。有买酒、卖酒的意思,如“酤酒”;也指酒,如“清酤”。
3. 酢:读cù时,是“醋”的本字,如“酢浆”;读zuò时,意为客人用酒回敬主人,如“酬酢”。
4. 酡:读音为tuó。形容饮酒后脸色变红,如“酡颜”。
5. 酦:读音是pō,同“醱”,指酿酒;读fā时,指发酵。
6. 鹂:读音为lí,“黄鹂”是一种鸟,也叫黄莺。
7. 觌:读音是dí,意思是相见,如“觌面”。
8. 硝:读音为xiāo。指一些矿物盐,如“硝酸”“芒硝”等;也有用朴硝或芒硝加黄米面等处理毛皮,使皮板儿柔软的意思,如“硝皮子”。
9. 硪:读音是wò,是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工具,如“石硪”。
10. 硷:读音为jiǎn,是“碱”的异体字,指含氢氧根的化合物的统称,也指被盐碱侵蚀,如“硷地”。
1. 厥:读音为jué。常用解释有“气闭,昏倒”,如“昏厥”;也可作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“他的”,如“大放厥词”。
2. 殛:读音为jí。意思是“杀死”“惩罚”,如“天殛”“诛殛”。
3. 颊:读音为jiá。指“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”,如“脸颊”“两颊绯红”。
4. 雯:读音为wén。本义是“彩云”,常用于人名。
5. 辊:读音为gǔn。指“机器上能滚动的圆柱形机件”,如“辊轴”“轧辊”。
6. 辋:读音为wǎng。是“车轮周围的框子”,如“辋川”(地名),在古诗文中也常用来指代车轮。
7. 椠:读音为qiàn。有“书版”的意思,如“椠本”;也指“古代记事用的木板”。
8. 辌:读音为liáng。“辒辌”是古代的一种卧车,也用作丧车。
9. 辍:读音为chuò。意思是“中止,停止”,如“辍学”“辍笔”。
10. 斐:读音为fěi。有“有文采的样子”的意思,如“斐然成章”。读fēi时,用于“斐斐”,形容有文采。
1. 黹:读音为zhǐ,意思是缝纫、刺绣等针线活,如“针黹”。
2. 牚:读音是chēng,同“撑”,有支撑、抵住的意思;也可指器物的支架,如“牚子”。
3. 睐:读作lài,有看、向旁边看的意思,如“青睐”,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喜爱或重视。
4. 晰:读音为xī,意为清楚、明白,如“清晰”“明晰”。
5. 睑:读作jiǎn,指眼皮,如“眼睑”。
6. 睇:读音是dì,意思是斜着眼睛看,如“睇盼”“凝睇”。
7. 睃:读作suō,指斜着眼睛看,常表示偷偷地或很快地看,如“睃见”“睃两眼”。
8. 戢:读音为jí,有收敛、收藏的意思,如“戢翼”;也可表示止息、禁止,如“戢怒”。
9. 喋:有两个读音。读dié时,常见组词“喋血”,表示血流满地;读zhá时,用于“唼喋”,形容鱼、鸟吃东西的声音。
10. 嗒:也有两个读音。读dā时,形容马蹄声、机枪射击声等,如“嗒嗒响”;读tà时,“嗒然”形容懊丧的样子。
1. 喱:读音为lí,译音用字,常用于译外来词,如“咖喱”(一种调味品)。
2. 喹:读音是kuí,指喹啉,一种有机化合物,可用于制药或染料工业。
3. 晷:读音为guǐ,本义指日影,后指日晷(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),也泛指时光,如“日晷”“焚膏继晷”。
4. 喈:读音是jiē,形容鸟鸣声或钟鼓声,如“鸡鸣喈喈”。
5. 畴:读音为chóu,原指田地分界,后泛指田地,如“田畴”;也指种类、类别,如“范畴”。
6. 跖:读音是zhí,本义指脚掌,如“跖骨”;也指踩、踏,如“跖地”。
7. 跋:读音为bá,指翻山越岭,如“跋涉”;也指文章或书籍正文后的短文,如“跋语”“序跋”。
8. 跗:读音是fū,指脚背,如“跗骨”;也指花萼的基部,如“花跗”。
9. 跞:读音为luò(也读lì),读luò时指走动、跳跃,如“踔跞”(形容超越常人);读lì时古同“砾”,指碎石。
10. 跚:读音是shān,常用于“蹒跚”,形容走路缓慢、不稳的样子。
1. 跎:读音为tuó,通常用于“蹉跎”,指时光白白流逝,如“蹉跎岁月”。
2. 跏:读音是jiā,常见于“跏趺”,指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,两足交叉盘腿而坐。
3. 蛱:读音为jiá,“蛱蝶”是一种蝴蝶,翅膀色彩鲜艳,如“蛱蝶飞舞”。
4. 蛲:读音是náo,“蛲虫”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的小虫,会引起肛门瘙痒等症状。
5. 蛭:读音为zhì,指水蛭,一种吸食人畜血液的环节动物,俗称“蚂蟥”。
6. 蛳:读音是sī,“螺蛳”是淡水螺的通称,壳圆锥形,肉可食,如“炒螺蛳”。
7. 蛐:读音为qū,“蛐蛐”是蟋蟀的俗称,常出现在夜晚,会发出鸣叫。
8. 蜓:读音是tíng,“蜻蜓”是一种昆虫,翅膀透明,飞行敏捷,如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。
9. 蛞:读音为kuò,“蛞蝓”像没有壳的蜗牛,体表有黏液,对农作物有害,俗称“鼻涕虫”。
10. 蜒:读音是yán,“蜿蜒”指曲折延伸,如“山路蜿蜒”;也可用于“蚰蜒”,一种节肢动物,外形像蜈蚣但较小。
1. 蛤:读音为gé,指蛤蜊,一种生活在浅海的软体动物,壳可入药或做装饰品;也读há,如“蛤蟆”,指青蛙和蟾蜍的统称。
2. 蛴:读音是qí,“蛴螬”指金龟子的幼虫,多生活在土里,会危害农作物的根和茎。
3. 蛘:读音为yáng,指米象,一种危害粮食的甲虫,如“米蛘”。
4. 蛑:读音是móu,“蝤蛑”指梭子蟹,是一种海蟹,味道鲜美。
5. 畯:读音为jùn,指古代管理农事的官,如“田畯”。
6. 喁:读音是yóng,形容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,如“喁喁望治”;也读yú,指小声说话的声音,如“喁喁私语”。
7. 喟:读音为kuì,指叹气,如“喟然长叹”,表示因感慨而深深叹气。
8. 斝:读音是jiǎ,是古代的一种酒器,圆口,三足,多为青铜制成,用于祭祀或宴饮。
9. 啾:读音为jiū,形容鸟叫的声音,如“啾啾”。
10. 喤:读音是huáng,形容钟鼓等乐器的声音洪亮,如“钟鼓喤喤”;也可指小儿啼哭的声音,如“其泣喤喤”。
1. 喑:读音为yīn,指不能说话,如“喑哑”;也指沉默不语。
2. 喽:读音是lou(轻声),常用于句末表示动作完成或提醒,如“吃喽”“看喽”;读lóu时指喽啰,比喻追随恶人的人。
3. 嗞:读音为zī,形容电流、油热等声音,如“电流嗞嗞响”“油锅里嗞啦一声”。
4. 喀:读音是kā,模拟折断、咳嗽等声音,如“喀嚓”“喀喀咳嗽”。
5. 喔:读音为wō,形容公鸡叫声,如“喔喔啼”;读ō时表示了解或领悟,如“喔,原来如此”。
6. 喙:读音是huì,指鸟兽的嘴,如“鸟喙”;也比喻人的嘴,如“百喙莫辩”。
7. 嵌:读音为qiàn,指把东西镶在另一物体上或凹入其中,如“镶嵌”“嵌在墙里”。
8. 嵘:读音是róng,常用于“峥嵘”,形容山势高峻,也比喻才气、品格等超越寻常,如“山势峥嵘”“峥嵘岁月”。
9. 嵖:读音为chá,“嵖岈”指山名,在河南,如“嵖岈山”。
10. 崴:读音是wǎi,指山路不平,也指扭伤,如“崴脚”;读wēi时用于“崴嵬”,形容山高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520赞美句子,本文标题:《琦字的读音及释义(马不实在的常用字)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